科技咨询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
13065091678

山东:关于印发《山东省现代冶金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6—2028年)》的通知

鲁科字〔2025〕16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现代冶金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6—2028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11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现代冶金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26—2028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增强全省现代冶金产业链竞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聚焦现代冶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链条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到2028年,力争在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前沿金属材料等细分领域突破100项以上关键技术,形成50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高水平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50家以上,新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0人以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5个以上,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冶金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主导产品“高端化”创新行动。

1.钢铁。面向航空航天、核能电力、海洋工程、新能源等战略需求,突破高强高韧钢、多金属短流程联合冶炼、超短流程制造、极致纯净化与精准成分控制、无头轧制、近终形轧制、大线能量焊接等技术和工艺,开展面向海洋用钢、汽车钢、电工钢等高端钢材的深加工技术研究,研制高性能特种钢、特种铸铁、不锈钢、高端粉末等高端钢铁材料。推动先进电炉、特种冶炼等高端装备和零部件研发与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有色金属。突破高品质氧化铝及新型阴极制备、铝合金高纯净熔炼与多场调控铸造、铝合金大型复杂构件一体化加工、超高强铝合金多级时效等关键技术,支持高性能铝合金及零部件、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海洋用铝合金、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高强韧3D打印材料及装备、高纯氧化铝下游高端器件等高端铝材研发及产业化。突破高性能铜合金研制、高端压延铜箔及极薄锂电铜箔研制等关键技术,开发高精电子铜箔、高端电子磷铜球、高强高导铜板带、大尺寸无缝管材等高端产品。加快真空离心铸造、连续铸轧、半固态成型、连续挤压、高效高端铸造与连接、高精度变形加工、精准热处理等装备研制与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贵金属。重点攻关铁锍捕金熔池熔炼新工艺、超高纯低碳原材料制备、精密加工成型等关键技术,研制高端金(银)粉体材料、高端金(银)键合丝、高纯低碳金(银)靶材、生物医用金(银)材料、金基催化剂、电子元器件用金浆料、光伏用银浆料等高端新材料。开展深部三维激电探测、深部高精度磁测、超深钻探、深部地压监测及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开发超深井勘探开采、大型凿岩、高精度地压监测等关键装备。(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实施生产制造“智能化”创新行动。

1.钢铁智能制造技术。围绕传感、测量、检测、控制等关键环节,攻克全流程生产信息实时感知、加工制造精准控制等技术,开发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与控制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等关键设备。针对制造工序与安全风险在线实时监测、生产动态优化调度等难题,突破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全流程铁素物质流在线识别—动态跟踪、钢铁流程跨工序动态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铁前、炼铁、炼钢及轧制等全流程数智化升级。(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有色金属智能冶炼技术。开展有色冶炼重点工序数据采集与管理、冶炼工艺流程智能控制等技术攻关,研发数字电解槽、自动浇铸机、特种机器人等智能冶炼设备。突破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冶炼生产数据综合集成、全流程智能管控等技术,打造设备运行、物料分配、质量检测、能源管理、仓储物流调控、安全环保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冶炼工厂。(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贵金属智能勘采技术。针对稀贵金属资源数字化、采选生产过程智能控制、安全管理集成化等难题,突破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全流程勘采过程优化技术,研发智能快掘成套装备、智能钻探装备、无人化智能钻爆装备等核心装备,支持企业建设“地质资源与测量管理、采—选智能设计与控制、安全与环境管理”一体化智能矿山平台,实现矿山全流程的少人无人化生产,推进稀贵金属采—选—冶—精炼过程智能化水平提升。(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实施工艺流程“绿色化”创新行动。

1.钢铁绿色低碳技术。探索零碳炼铁工艺,突破可持续钢铁材料、高炉富氧、氢冶金、洁净钢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推动可持续钢铁材料应用和极致能效工程,加快发展钢铁低碳冶炼新模式。开展钢渣全组分赋存状态与金属梯级综合利用、加压电渣重熔、钢渣余热回收、杂质高效去除等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钢渣有价元素高值化利用与废钢铁的回收利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有色金属节能降碳技术。开展柔性电解技术、绿电耦合火电驱动电解铝生产技术、新型电解铝阳极阴极材料开发等攻关及应用,提升冶金用能绿电使用比例。突破复杂有色多金属高效协同冶炼、绿色低碳高效铜冶炼、铜矿绿色循环生物提铜、高效能拜耳法氧化铝制造、铝电解槽能量优化及余热回收等前沿低碳技术,实现铝电解、铜冶炼的高效低耗制备、污染物减排、余热废热二次利用。开展废旧动力电池、电子废弃物、废电路板等“城市矿产”提取冶金技术攻关,突破有色金属再生资源绿色冶炼、原生与再生资源协同冶炼、再生铝高品质熔炼、赤泥源头减量、多种固废协同利用等关键技术,实现主金属深度精炼、多源物料短流程再生,提高二次物料再生比例、尾矿与赤泥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贵金属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技术。开展低品位金矿石智能分选预富集技术研发,以及无氰提金、环保提金等绿色冶金技术优化,加强氰渣协同处置及全组分利用。突破尾矿全过程减量、先进适用回收、伴生金属的同步提取及高价值利用、多种废弃资源协同综合处置与利用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提高金、银资源及伴生铜、铅、锌等有价元素的回收率。(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四)实施前沿材料“规模化”创新行动。

1.特种镁、钛合金。瞄准航空航天、深空与深海探测等战略需求,突破镁低碳清洁冶炼、低成本高纯镁/钛提纯精炼、钛材短流程低成本制造、高性能镁/钛基材料开发与制备等关键技术,支持高性能镁合金型/板材、大规格铸件、阻燃镁合金、高端海绵钛、生物医用镁/钛合金、高强耐蚀抗冲击钛合金等高端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推动镁/钛合金高纯净冶炼、一体化成型及高精度智能加工等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稀土功能材料。深度挖掘稀土高效分离、金属制取和提纯等关键技术,推动轻稀土高效利用及重稀土替代,加快高性能钕铁硼磁体、新型永磁材料等高性能稀土材料的设计、制备与产业化应用。支持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晶体材料、稀土化合物等先进稀土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在生命医疗、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3.特种金属。围绕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对特种金属需求,突破高纯金属短流程高效制备、靶材精准成形、液态金属及柔性导电金属制备、多金属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镓、锂、镍、钨、钽、锑等高端战略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稳定制备和应用。(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重点措施

(一)实施产业创新策源“引领计划”。瞄准现代冶金原始创新需求,充分发挥工业智能制造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导向作用,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深度协同。加大现代冶金领域技术攻关引导力度,每年实施不少于50项省级科技项目,全面提升材料设计、工艺优化和工程化应用能力。发挥科技奖励激励导向作用,完善产业分类选评模式,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促进重大技术创新。加强规划任务与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衔接,支持企业积极争取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牵头单位:省科技厅)

(二)实施产业创新平台“提升计划”。建强用好金属成形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加快关键技术突破、高能效成果转化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集聚。支持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等省实验室加快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支持开展持续性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对新升级为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且国家没有配套资金要求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按规定给予1000万元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产业创新主体“壮大计划”。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到2028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达到20家,打造20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发挥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等政策作用,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对现代冶金领域中小企业的支持。支持冶金行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畅通“实验室—工程化—产业化”关键环节,促进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省重大创新项目,依托企业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比例不低于80%。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法依规实施分档分类后补助政策,单个企业年度最高补助500万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四)实施产业创新成果“领航计划”。深入实施“铝绿色质造”等科技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引领性重大技术、重大产品与重大装备。高水平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围绕现代冶金定期开展好成果路演、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等活动,加强高价值专利转化落地。对符合条件的现代冶金领域重大成果,按规定认定为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布局建设一批冶金领域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支持企业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中试验证平台等,加速现代冶金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五)实施产业创新集群“攀高计划”。瞄准现代冶金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育30家以上链主、重点和配套企业,提升核心配套能力。支持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莱—泰内陆精品钢生产基地向世界级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迈进。加快培育滨州轻量化铝新材料集群、聊城—临沂铝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集群、烟台高端交通铝材集群。推动聊城“矿铜冶炼+高端带箔材深加工”、东营“协同冶炼+消费终端产品”、烟台“伴生铜冶炼+特种棒线材深加工”、临沂“再生铜冶炼+城市矿产”持续放大集聚效应与规模优势。支持胶东黄金基地建设世界级黄金产业基地。加快济宁、烟台等地稀土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在省委科技委领导下,强化现代冶金领域科技创新,加强与现代冶金产业链专项工作协同,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抓好行动计划具体实施。加强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对符合条件的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推行“校聘企用”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新模式。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山东冶金学院,围绕省内冶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冶金人才订单培养,为现代冶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强化对现代冶金企业投融资支持,大力推广“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鲁科投”“鲁科融”等科技金融产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山东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冶金产品获得国际绿色认证,提升山东省冶金产品国际市场话语权与竞争力。(牵头单位:省科技厅,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原文链接